首页 > 穿越小说 >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> 第178章 东吴直臣:王蕃、楼玄、贺邵列传

第178章 东吴直臣:王蕃、楼玄、贺邵列传(1/1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练武十年,突然觉醒了女神系统 网游之匠艺人生 改开,摸着答案过河 国芯崛起:从香江到硅谷 单纯校花重金求子?我直接应聘接单 人间风华 皮尸疑云之灵异惊现 拿错剧本投错胎 洪荒:九九人皇,从复制词条开始 穿越历史,从远古到现代
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庐江郡学的讲堂上,王蕃指着浑天仪对弟子说:\"天如鸡子,地如鸡中黄,此张平子浑天说也。\"话音未落,郡吏闯入传报:\"尚书台征辟明公为郎官。\"他拂袖而起,衣袂扫过案头未竟的《浑天象说》,竹简上的星图墨迹未干。

黄龙元年(229年),孙权遣他使蜀,成都太学的儒生围着这位东吴才士。有人问:\"周天三百六十五度,何以知其数?\"蕃取算筹排演:\"昔落下闳制浑仪,张衡作灵宪,此数非虚。\"蜀相诸葛亮抚掌赞道:\"东吴有此通术艺者,非独周郎也。\"归吴后,迁夏口监军,江上夜观星象,见荧惑守心,对左右说:\"主上若能修德,可弭此灾。\"

甘露二年(266年),建业宫的冬至宴,王蕃酒酣伏案,孙皓以为不敬,命左右拖出。片刻复召,见他醉态未消,步履仍端严如仪,忽生怒意:\"狂士侮慢孤耶?\"殿中武士得令,刀光闪过,血溅玉阶。卫将军滕牧跪地求情,头触青砖:\"蕃乃吴国之张华,杀之恐失天下士心。\"皓不应,尸体横陈殿角,衣上犹沾残酒。

丞相陆凯连夜上疏:\"蕃通天人之理,忠蹇之节可比龙逢,陛下奈何杀之?\"疏中\"黄中通理\"四字,暗合蕃曾为《周易》作注之事。孙皓览疏掷地,却见案头蕃所赠《浑天图》,星轨历历如旧,忽忆起昔日论天时,蕃曾言\"王者当顺天恤民\",心中微恸,终未改徙蕃家属至广州的诏命。

永安元年(258年),建业禁宫的晨钟里,楼玄按剑巡视,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冷光。孙休临终前委以宫下镇禁中候,他立规条:\"非奉诏不得私见公卿,非奏事不得夜启宫门。\"有黄门侍郎夜持伪诏求见,玄按剑怒喝:\"吾识陛下笔迹,此诈也!\"次日搜出伪造诏书,满朝皆惊其细谨。

凤凰二年(273年),楼玄被贬交州的驿道上,烈日炙烤着岭南的红土。他回顾长子楼据:\"吾为官二十载,唯知忠直,何罪之有?\"忽闻身后马蹄声,交址都督张奕的使者捧酒而来:\"将军奉旨赐酒。\"玄举杯长叹:\"昔子胥饮剑,今吾饮鸩,直臣之命一也。\"却见酒中泛起白沫,知是毒酒,竟将酒泼向南海方向:\"愿此毒水,洗尽人间谗言。\"

交址的雨夜,楼玄蜷缩在破庙中,听见张奕暴卒的消息。他抚摸着藏在竹筒中的《忠经》,忽闻脚步声,见士兵持孙皓密旨而至。月光下,他整理衣冠,向建业方向三拜:\"陛下,臣终不能见吴国复兴矣。\"刀刃入喉时,手中紧攥的,是孙休即位时所赐的玉珏——那是他忠直一生的唯一信物。

天纪元年(277年),建业朝堂的阴影里,贺邵展开万言奏疏:\"今佞臣弄权,如赵高指鹿;陛下拒谏,类商辛焚书。\"孙皓拍案:\"竖子敢比朕于桀纣?\"邵不退半步:\"昔王蕃之死,臣已心寒;今葛奚被毒,满朝战栗。陛下忘大皇帝创业之艰乎?\"殿中武士欲执之,邵解下朝服:\"臣衣尚新,血未干,正可书陛下过。\"

建衡二年(270年),酒藏狱的刑讯室,贺邵已被拷打千次,口不能言。狱吏举火逼问:\"谤讪事证何在?\"他以指蘸血,在墙壁画\"忠\"字,笔画歪斜却力透砖缝。孙皓亲审,见其目含怒火,犹欲争辩,忽记起邵曾上疏\"长江不可久恃,民心乃国之基\",竟心生怯意,挥手令杀。临刑前,邵忽然能言,仰天长啸:\"天乎!吴祚其终乎?\"声震屋瓦,观者皆泣。

凤凰二年(273年),韦曜的书局内,竹简堆积如小山,《吴书》纪传已具雏形。孙皓闯入,指着\"孙和传\"怒问:\"父皇尝为太子,何以不立纪?\"曜长揖:\"汉史载戾太子亦无纪,此春秋笔法。\"皓拂袖而去,书局外忽起狂风,吹乱案头《洞纪》手稿,上古圣王的年号在风中翻飞,恰似东吴王朝的飘摇。

天册元年(275年),韦曜囚室的烛泪凝结成冰,他在竹简上续写《官职训》,忽闻脚步声。狱吏递过七升酒:\"陛下赐宴,臣当尽此。\"他惨笑:\"昔阮籍酗酒避世,今我酗酒殒身。\"酒入喉间,想起孙皓宴饮时必令臣下互揭私短,独自己以经义对答,终成忌恨。临终前,将手稿埋于墙角,题曰:\"愿后世知东吴有直臣韦曜。\"

宝鼎二年(267年),新宫工地的夯土声中,华核拽住孙皓车驾:\"夏月兴工,违《月令》禁,且农时荒废,百姓饥寒。\"皓怒视其破旧朝服:\"公欲效王蕃、贺邵乎?\"核叩头流血:\"臣头可断,谏不止。昔太戊桑谷生庭,修德而灾消,陛下何不学之?\"工地上的民夫停下劳作,见老臣伏于尘埃,皆默然垂泪。

天纪三年(279年),华核的书房内,百道奏疏整齐码放,每道皆有朱批\"不纳\"。他抚着《息役论》叹道:\"此疏若用,可留十万青壮御晋。\"忽闻晋军已过荆州,对家人说:\"吾累谏屯田积谷,今果至此。\"取出早年所作《丰财赋》,墨迹未干,却再无用处。临终前,手书\"忠\"字于壁,笔力雄健如当年谏言。

王蕃之死,断东吴通术艺之脉;楼玄之亡,折禁中忠直之柱;贺邵之诛,塞天下谏诤之口;韦曜之陨,毁青史实录之笔;华核之卒,尽末世孤臣之心。此数子者,或通天人,或擅文辞,或精史笔,皆以才学显于时,以直谏陨于朝。

观其行迹,王蕃醉而不阿,楼玄刚而不屈,贺邵亢而不挠,韦曜贞而不阿,华核勤而不懈。孙皓之世,非无贤臣,而有昏主;非无忠言,而有谗佞。当西晋铁骑南下,建业宫阙烟起,方知王蕃的星象、楼玄的条规、贺邵的谏疏、韦曜的史笔、华核的百疏,皆为东吴最后的铮鸣。

史臣曰:直臣者,国之镜也。镜明则政清,镜毁则国昏。吴末诸臣,明知大厦将倾,犹以身为柱,以血为墨,在历史的竹简上刻下永不褪色的忠直二字。他们的悲剧,既是个人的不幸,更是东吴王朝的哀歌——当直臣凋零之日,便是社稷倾颓之时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 红楼风起 刘循:从杀刘备开始 从贞观开始征服世界 红楼从迎娶秦可卿开始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军旅情路 红楼之贾环穿越了 大唐:全能太子,李二直呼内行 明朝最真实科举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