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章 一人顶一个研究所(1/2)
赵瑞刚早就想好了说辞,语气颇为沉稳:“有些是我师父指点,有些是当年跟着大毛专家偷学的,当然也有些运气成分。”
刘德昌是懂一些技术的,可不像刘永才那么好糊弄。
他拧着眉头道:“郑总工自然很有水平,但咱瓦窑工厂这个情况,他能帮的有限,尤其机床维修……”
“审犯人呢?”刘永才胳膊捅了捅刘德昌,打断他的话,“你该不会是生瑞刚的气了吧?”
刘德昌问道:“我生他什么气?”
刘永才笑道:“我可知道车床是你的宝贝疙瘩。在你住院时候,他动了车床,还修好了,明显比你有本事。我怕你小心眼儿呗。”
刘德昌忍不住笑骂:“好你个刘永才,在这儿埋汰我!我心眼儿能那么小?”
他顿了顿,又道,“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只要车床能修好,车间能活起来,我哪怕住一辈子院都乐意!更何况——”
他转头望向赵瑞刚,咧嘴一笑,“更何况,瑞刚又不是外人。他可是我女婿。”
刘永才挤眉弄眼:“哟,以前是谁横竖看不上人家?现在承认是女婿了?”
刘德昌瞪眼:“我们家内政,关你屁事!”
刘永才吃了瘪,扭头看向刘彩云:“三丫头,你爹以前可看不上赵瑞刚。这是啥时候变的?”
刘彩云当然知道这是长辈间的玩笑话,她一个当小辈儿的才不多嘴,只是心里像灌了蜜糖,忍不住偷笑。
一阵玩笑过后,言归正传。
刘永才真正要讨论的是瓦窑大队车间以后的路。
现如今,和县里三0八研究所的产研合作关系正式敲定,获得扶持资金也几乎板上钉钉。
但今后的路如何走,刘永才心里没谱。
他看向赵瑞刚:“听陈干事说,你的计划是产和研全由咱们车间负责,说说你的计划吧。”
赵瑞刚点点头:“首先,人手是关键。咱们车间的成手车工只有大江叔和大哥,但光靠他俩不行。”
他屈指逐一计数,“需要尽快从大队里挑四到六个机灵的年轻人,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,三班倒学手艺,尽快上手。”
见两人眉头微蹙,又补充道:“我会画份速成手册,把车床操作要点都拆成顺口溜,到时候保准学得快。”
“原材料总闹断档,这问题咋解决?”刘德昌突然发问。
赵瑞刚早有准备:“咱们需要提前统计近半年的用料,按生产周期分批次囤货。”
“再腾间仓库做质检区,不合格的料坚决不用。”
他顿了顿,接着道,“仓储,检测都要安排专人。连同账本、考勤、安全条例,一样都不能少。”
“咱们得把车间当正规厂子来管,要彻底转变观念,摒弃过去小作坊思维,要正规化,规范化。”
在轰隆隆的拖拉机轰鸣中,刘永才和刘德昌频频点头。
听得出来,这小子的肚里确实有货。
旁边的刘彩云也第一次听赵瑞刚讲述这些东西。
她虽然不懂这些,但看着丈夫那份由内而外透出来的自信,令她心里着实甜丝丝的。
可赵瑞刚接下来话锋一转,让三人顿时凌乱了。
“只有规范化,才能给外界营造一种,咱们瓦窑大队工厂兼具产研能力的假象。”
刘永才以噎,急忙纠正:“你是想说‘形象’吧?”
赵瑞刚笑道:“就是假象。”
这下三人都愣住了。
面面相觑一番,又齐齐看向赵瑞刚。
赵瑞刚解释道:“如果按照常规发展,瓦窑大队车间断无起死回生的希望。只有营造出假象,才能获取资源,用资源反哺产研能力,然后再获取更多资源。只有这样,当球滚起来,越滚越大时候,咱们车间才真正有机会。”
车上几个人集体沉默了。
赵瑞刚抛出的想法,道理不难理解。
只是这个理念,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太过惊世骇俗。
“这算弄虚作假……不好吧?万一被戳穿了……”
刘永才的噪音有些发飘。
他是生产大队队长,想得比普通社员多很多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