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衙门师爷的笔墨官司——"等因奉此"里挖出的真金白银(2/2)
三、破纸堆的防身术
拆招第一式:咬文嚼字
道光年间的举人王秀才吃过亏,后来再遇文书,非要师爷当面念。某次见\"着即妥善安置\",他揪着不放:\"'妥善'是给宅子还是给窝棚?'安置'是送田亩还是发口粮?\"逼得师爷当场添上\"拨官田二十亩,建瓦房三间\"。
这招现在也好使,遇到\"提供优质服务\",您就问:\"是24小时上门还是半年等回信?优质是五星酒店水准还是大车店标准?\"
拆招第二式:以子之矛
京城有个泼皮李三,专帮人看契约。某次地主写\"租约期内不得反悔\",他提笔改成\"双方在租约期内均不得反悔\"。后来地主想涨租金,反被这添的五个字将了军。就像现在对付\"最终解释权\",您就补句\"解释须经双方书面确认\"。
拆招第三式:借光照妖
嘉兴老仵作传授过秘诀:拿到文书先找三处——抬头落款是否齐全,数字是否大写,空白处是否画押。某年查河工账本,就是靠发现\"叁仟两\"写成\"参仟两\",揪出贪墨五千两的惊天大案。
现在看合同要学这招:金额有没有加\"整\"字,日期是\"日前\"还是\"日后\",附件清单有没有骑缝章。菜场张婶都懂:\"白纸黑字按手印,少个红印不作数。\"
四、笔墨阵里的活法
茶馆说书人常讲:\"官字两张口,全凭师爷手。\"但老百姓也有绝活。光绪末年,天津码头苦力们发明\"切口文书\":用\"扁担\"代表工钱,\"箩筐\"指代工时。师爷看不懂这些暗语,想坑人都没处下嘴。
《水浒传》里智取生辰纲那段最解气:白日鼠白胜卖酒,官府文书上写的是\"私贩蒙汗药\",梁山好汉偏说是\"义士济贫\"。可见再厉害的笔墨官司,也怕遇上不按套路出牌的主。
如今街坊对付套路合同,都学药铺抓药的规矩——\"三查七对\":查抬头、查印章、查日期;对条款、对金额、对违约责任、对附加条件。任他文书织成天罗地网,咱有老辈传下的火眼金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