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贾环再起征程-乡试(1/2)
七月的天空高远,碧空如洗。荣国府的槐树枝繁叶茂,蝉鸣声此起彼伏,为炎炎夏日增添了几分聒噪。贾环站在自己院子里的老槐树下,仰望那浓密的树冠。一阵微风拂过,几片枯黄的槐叶打着旋儿落在他肩头,在靛青色的直裰上格外醒目。
\"三爷,行李都收拾妥当了。\"顺儿从屋内走出,手里捧着一件叠得方正的雨具,\"这是才从库房领的新油衣,说是南边雨水多,让带着以防万一。\"
贾环接过雨衣摸了摸,是上好的油绸料子,针脚细密。往日里这等物件哪轮得到他这个庶子用?不过是因着贾兰连番高中,他这个做叔叔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罢了。想到这里,他不禁自嘲地摇了摇头。
\"先去老太太院里辞行吧。\"贾环拍了拍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,\"免得去晚了,老人家又该多心。\"
荣庆堂外的游廊上,几个小丫鬟正忙着擦拭围栏。见贾环走来,慌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行礼。一个穿红绫袄子的丫头还偷偷抬眼多看了几眼——自从贾兰高中后,府中这位三爷的声望确实与往日不同了。
进了堂屋,贾环只觉得一股凉意扑面而来。原来屋里四角都摆了盛满冰块的大铜盆,两个小丫头还徐徐打着扇子让凉气流通。贾母倚在紫檀雕花罗汉床上,背后垫着青缎靠枕,正与王夫人说着闲话。
贾环恭敬地行了大礼:\"孙儿给老祖宗请安。明日便要启程赴考,特来辞行。\"
贾母眯着眼睛,上下打量这个往日不太起眼的孙子。老人家注意到贾环今日穿的是一身崭新的靛青色直裰,腰间束着一条素白丝绦,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利落,竟显出几分儒雅风度。
\"起来吧,走近些让我瞧瞧。\"贾母招招手,\"听说你这段时间读书很是用功?\"
贾环向前两步,正好站在从窗棂透进来的光线下:\"回老祖宗的话,孙儿不敢懈怠。\"
\"嗯...\"贾母点点头,\"眉眼间倒是有几分你祖父年轻时的神采。\"老太太忽然转向王夫人,\"我记得老太爷在世时也有这么一件颜色相近的直裰?\"
王夫人笑着应和:\"可不是?还是老太太记性好。那年老太爷要去国子监讲学,特意做的这么一件。\"
贾母又叮嘱了几句路上小心、衣食当心的话,末了还命鸳鸯取来一个锦囊:\"这里面有几两碎银子,还有我让妙玉给求的平安符。你带着,也算是个心意。\"
贾环双手接过,只觉得这锦囊入手沉甸甸的,想必不止\"几两\"那么简单。他心里明白,老人家这番心意,多半也是看在贾兰的份上。
出了荣庆堂,贾环又依次去拜别贾政和王夫人。贾政正在书房与清客相公们闲谈,见他来了,难得地露出几分和颜悦色:\"此去金陵,路途遥远,更要小心饮食。南边水土与北边不同,最容易闹肚子。\"
一位姓贾的清客凑趣道:\"三公子此番定能金榜题名!到时候咱们府上可是双喜临门啊!\"
贾政捻须微笑,竟也从书架上取出一册装帧精美的《程墨精选》递给贾环:\"这是我从翰林院同年那里得来的,上面有不少批注。你带着路上看看,或有裨益。\"
王夫人那边则准备了更为实际的赠礼——两套新做的杭绸内衫,一套文房四宝,还有一封荐书。贾环注意到那封荐书是写给金陵一户姓王的人家,想必是王夫人的娘家亲戚。
\"你一个人在异乡,若有什么难处,大可拿着这信去找王家表叔。\"王夫人语气平淡,但眼神却比往日柔和了许多,\"他家在金陵城西开着一家绸缎庄,也算有些门路。\"
最动情的当属赵姨娘。见儿子来辞行,赵姨娘早已哭红了眼睛,拉着贾环的手不肯放:\"我的儿啊,这一去就是几个月的路程...你可千万要当心饮食,夜里读书也别太晚了...\"
说着又从箱底翻出一个小包袱:\"这里面是我攒的一些私房钱,你带在身上应急。还有...\"她压低声音,\"几副丸药,水土不服时吃一丸就好...\"
拜别了府中长辈,贾环又特意去见了李纨和贾兰。李纨在稻香村的小院子里备了茶点迎接他。竹帘半卷,院中的桂花树上已有了星星点点的花苞,暗香浮动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