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9章 不用不行(1/2)
朱小松惊讶地发现自己从来就是一个人,从来就没有可以让自己商量的人,眼下这种局面必须想办法解决。
整个大明王朝所有朝廷能够控制的商品,规定必须使用纸币,所有军队发出来的军饷,所有在官府干活的人,全部都得使用钞票,连带大明政府采购也使用钞票。
有些人就发现钞票是非常的方便,大洋可是非常的沉,但是没有假的,而且也不用担心损坏,更重要的是,大家都非常熟悉这玩意儿。
钞票这玩意儿就不一样了,随身携带方便,一百个大洋叠成一个小纸条,这跟以前的银票其实没有什么区别,只不过这是大明王朝发行的,大家害怕的是像宝钞一样,最后没人要。
朝廷的人都使用这玩意儿,无论是罚款还是交税,慢慢地纸币终于产生了小规模的流动,这种被迫的使用钞票,让很多人对朝廷不满意。
以前好好的,为什么要选择改?但是有些人发现了好的地方,以前的时候如果开支票的话,你需要去银行兑换。
这样的话,银行当中就会留下记录,使用大洋没有人知道,使用钞票更没有人知道,虽然报纸上已经刊登出钞票长什么样子,也告诉你如何鉴定真假钞票。
送礼使用却非常的方便,薄薄的一张纸,谁又会注意呢?出远门,为了防止小偷,这张薄薄的纸片谁又会注意到?
这比以前的方便多了,慢慢地就有人开始使用了,大王朝的钞票分为五种,一百个大洋的一张,50个大洋的一张,10个大洋的一张,五块钱一张的,一块钱一张的。
老百姓发现使用这玩意儿还是比较方便,只要涉及到元的问题都可以解决,个大洋以上都可以使用,但是朝廷马上又发布了小额面值的。
0.5个大洋,零点一个大洋,慢慢地开始使用这种小钱,因为这样使用非常方便。
以前的时候都使用铜币,现在没有了,而且据说朝廷制作的汽车,马上要出公共汽车。
0.1个大洋,坐一次公交车这玩意儿可是属于高档货,第一辆公交车就在北京出门了,行驶整个北京到北京西,甚至还特意设置了公交站牌,上车就需要投币,每次需要0.1个大洋。
老百姓从来就没有见过呀,方方正正的东西,居然会移动,比那个小汽车要大很多,有了公交车就需要大量的司机,公交公司发工资的时候就是使用这玩意儿。
你总不能拿一个大洋去投币吧,额面值的钞票就这样发行了,大明公交公司就在证券公司上市了。
老百姓对于这个新鲜的玩意儿,只是愿意尝试,毕竟有闲功夫天天坐公交车,骑自行车不方便吗?
冬天的北京可是非常冷的,下雨天的北京交通还是困难的,公交车能够让人不淋雨,还是有好处的。
朱小松现在越发研究出收音机,可惜的是自己根本就不懂,虽然提供了收音机的大概模型,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制造出来,毕竟电磁理论还没有产生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