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3章 生意兴隆(2/2)
但是很遗憾,这些人并没有发电技术,虽然能够生产出东西来,但是没有电就没有用,大家都没有见过电究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?
知道自己的产品合格不合格,很快刘家就有人运输电线和电灯泡来北京进行销售,这一下子可就麻烦了。
太子朱小松就等着对方开始大规模销售,早就把江南的刘家调查了一个清楚,现在对方居然明目张胆的在北京进行销售。
这简直就是给自己送上门来的好处,你没有电这东西就用不了,除了皇宫能够使用之外,那就只有大明银行才有这样的财力。
刘家的人在北京开商铺准备销售,想得也非常清楚,既然北京的皇宫就已经使用了,迟早有一天这项技术会推向全国,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做市场市,而只是需要等待就足够了,毕竟除非你们永远这项技术不流向市场,否则的话我们的商品只需要继续生产,这就足够了。
到时候只要电这种东西流传开了,那么我们的商品肯定是供不应求,这还不是财源滚滚来吗?
朱小松马上就对北京市离皇宫最近的公里范围内的人进行安装电线,因为使用的是黄金制作的电线,所以很多普通人根本又用不起,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够用得起。
这些人也是为了节省成本,朝廷出售的电线和电灯用了一部分,主要用于整个建筑的主要部分,至于边角的地方就采用便宜的东西。
这些当官的还觉得自己非常聪明,却不知道马上就来了,电线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出意外的,当这些人想要安装的时候,发现自己根本不懂技术。
让人家朝廷的工匠给自己安装,人家直接选择了拒绝,这些人便宜购买到的东西,居然无法使用,选择去退货。
退货不要紧,更加就销售不出去了,所有人都不明白,魏忠贤也没有看明白,究竟葫芦里卖什么药。
在这个时候,突然出现了一封圣旨,已经回家的官员崔呈秀,突然被朝廷任命为钦差,直接去南京办一件事情。
南京当地的官员突然接到北京传来的消息,关于小孩撞老人的案件要求重审,这一下子就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了,就这么点小事儿,至于吗?
很快就有人想到,这件事影响太恶劣,老太太讹诈了一个小孩,究竟是小孩的错还是老人的错。
突然之间在大明日报上刊登出来了一篇文章,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。
文章里写的非常好,如果老人诚心讹诈小孩,那么这种行为一定要严格制止,必须鼓励孩子做好事。
如果老人撞了,就是小孩的责任,这个小孩就应该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,毕竟人无信不立,必须保证社会存在一个公平诚信的环境。
朝廷的这一动作让老百姓们都非常认可,但是很多官员就觉得奇怪了,什么时候魏忠贤这个坏蛋也能够办点好事儿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