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4章 学术与政治(2/2)
杨彪回答说:“其实如何处理这本《春秋三传异同说》秦王早就给了你们暗示。”
“秦王怎么说?”杨阜问道。
“义山,你记得你是如何拿到《春秋三传异同说》的吗?”杨彪反问说。
“秦王告诉我,这是由于我工作负责,秦王给我的奖赏。”杨阜回答说。
“秦王说的还不明白吗?这等的宝物是秦王赐予您的,是您的荣耀,而且作为一个儒生,您一定会看《春秋三传异同说》中的一些地方不明白。”杨彪说道,“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’我想,孔文举一定记得他先祖的话语,不如您拿着手上的《春秋三传异同说》去询问他吧。”
杨彪的话语说到这里的时候就停住了,但是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这一点完全足够了。
即使是张白骑这样在政治上的才能不怎么突出的人,也明白了过来。
在场的没有任何一个蠢人,杨彪的话语立刻让这些人明白该如何做了,他们立刻明白了秦王厉害的地方。
原来一开始,秦王就想明白该如何利用《春秋三传异同说》了,这才有了送给杨阜的说法。
“秦王真非常人哉!”众人不由发出了感叹。
“不仅仅是孔文举,我想朝中有很多人对于经学有很深的见解,都是我可以请教的对象。”杨阜仔细在筹划着提问的人选。
杨阜因为努力工作,而从秦王处拿到了一本经学的着作,他阅读着作有很多的不明白,自然需要向经学大家请教。
这是杨阜好学的表现,这其中和政治没有任何一点关系,没有任何一个学者会将神圣的经学和政治扯上任何一点点关系。
很快杨阜放下了手中的政务,开始认真研读《春秋三传异同说》了,在这过程中,杨阜充分发扬了孔褒尊侯所推崇的不耻下问精神,只要有一点点不明白了,他就一定要搞清楚。
不管是那些世家大族究竟站的是什么立场,也不管这些世家大族对于秦王是如何看待的,更没有管那些人对于杨阜他是否是笑脸相迎的,杨阜依然每一个人都去拜访。
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待了杨阜,甚至连蔡邕都没有让杨阜进他的府邸之中。
不过很快,整个洛阳甚至整个大汉有能力上“牌桌”的人,都知道了袁家的《春秋三传异同说》到了秦王的手上。
甚至连袁绍都知道了这样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