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1章 资格考试(1/2)
刘彻有些失望,没人选择其他地区,全都要去倭岛。
也是,这些人要是有开疆拓土的雄心,也不会做出那么多荒唐事,他们就是大汉的蛀虫而已,最好全都清除出去。
送走他们几个,最后一次宴请诸侯王,今年的觐见就此结束,诸侯王们的车队奔向各自的方向。
未央宫中。
“陆鸣啊,你觉得还要过几年大汉才能实行科举。”
问题有些突然,陆鸣有些意外,好在他此前就曾思考过相关问题。
“陛下,我觉得这要看朝廷实行科举的目的是什么,有些目的短期内可以很快达到,有些目的可能需要十几年才能完成。”
刘彻示意他坐下来说,
“短期内能达到的是什么?”
刘彻曾仔细对比过科举和现行的察举,对其优劣自有一番看法。
“陛下,察举制最大的问题就是举荐权容易被世家大族所垄断,被举荐者和举荐人之间达成利益关系,
被举荐者心中最感谢的是举荐他们的人,而不是朝廷,更不是陛下。
科举制在短期内能达到的效果就是破除他们之间的关系,不见得能彻底破除,但是比察举好很多。”
刘彻也是这么想的,从河南郡的贪腐案件就能看出来,周风受太守冯京的举荐成为县令,很自然的就配合冯京进行贪墨。
这个问题不是个例,必然是普遍存在的,只是暂时没有爆发出来。
东汉末年,四世三公的袁家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,门生故旧遍天下,察举制是基础条件。
刘彻当初不是看不到察举制的缺陷,但是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,察举制已经是很大的进步,
不采用察举制也找不到别的更好的办法。
自从知道科举制之后,刘彻一直就在等待机会,用科举取代察举,朝廷的官职不能成为某些人的人情。
率土之兵莫非王臣,能当官的人要感谢也应该感谢他这个皇帝,而不是那些举荐人。
“朕决定明年开始在小范围内试行科举,你觉得从哪些官职入手比较好?”
陆鸣被难住了,他哪里知道这个,
“陛下,我也不敢确定,官太小吸引不了贤才来考试,官太大容易引起朝堂动荡,而且考什么内容也都是问题。
要不先从廷尉府开始怎么样,廷尉之下选择一些官职来进行考试。”
廷尉,大汉最高司法长官,位列九卿之一,所属的机构名为廷尉府,在廷尉之下还有廷尉正,左右监,左右平,以及廷尉史、从史、治狱使者等各种属吏。
“为何从廷尉府开始?”
“陛下,廷尉府官员的考试内容容易确定,以大汉律法为主,兼顾儒家经典。”
不是陆鸣离不开儒家,而是这时候的司法讲究春秋决狱,以儒家经典解释法律,原其心而定其罪,优先考察犯罪者的主观动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。
天人感应被刘彻所抛弃,但其他儒家思想还占据朝堂的统治地位,想要选拔符合要求的司法官员,必须要考察他们的儒家经典的理解。
“而且司法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东西,也确实有必要加强官员的选拔,免得闹出司法官员不懂法的笑话。
朝廷对他们进行考试,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,不容易引起反弹,而且可以找理由让现有官员也进行考试,把连续几次不合格的人清除出去。”
陆鸣曾看过一些庭审录像,只能说有些人专业素养堪忧,至于是谁,可能是律师吧,有的律师水平确实有限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