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3章 考试结束后的人生百态(1/2)
每个考生走出贡院,看到朱吾适的时候,都会第一时间上去行礼。
等到最后一个考生行完礼,朱吾适对这些考生也有了大致的了解。
大部分考生的眉头都是皱着的。
不过也有那么几个考生表情很淡然,甚至隐隐带着自信。
皱着眉头的考生也分两种。
一种是那种思考型的。
还有一种纯沮丧型的。
思考型的就很像那种考试的时候都做出来了,但是有些题不太有把握,所以心里总是惦记着。
纯沮丧型的则是,考完试了,一出考场。
满脑子都是,怎么办,完蛋了,全都不会啊。
这种沮丧型的考生,要么就是真的不会。要么就是心理素质太差,明明考得还不错,却总是觉得自已考得非常差。
这些人大概率是不及格的。
总的来说,因为题目真的不难,只要多看一些四书五经之外的书,基本能做个八九不离十。
所以并没有出现朱吾适最担心的情况。
朱吾适最担心的就是,都是最基础的题目了,结果还是大部分人都完全不会。
那就相当于这些考生的数理化完全没有基础,后续想要培训一年就上岗当老师还是很有难度的。
除非学习能力超强,但是学习能力这种东西又不是一场考试就能看出来的。
经过朱吾适的观察,大明这些读书人基础确实一般,但是也没有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。
瘸子里面挑将军,还是能挑出一些可以用的人的。
这就让朱吾适很满意了。
要知道,因为人才断档,朱元璋可是连科举都取消了的。
这一度让朱吾适怀疑,大明是不是挑不出人才了。
经过今天的实战,朱吾适发现,这些人考科举确实不太行。
科举挑出来的人才确实有局限性,但是科举还真就不是那么好考的。
尤其是现在才大明初期,八股文还算是比较难的。
不像大明中后期,读书人已经把八股文研究得很透彻了,只要多练习,就不会考得太差。
这些都是朱吾适通过考生的表情分析出来的,具体情况,还是要等成绩出来才能知道。
等所有考生都从贡院出来后,朱吾适站起身拍拍屁股回家去了。
他要去午休一下,然后亲自监督批改试卷。
时间紧任务重,所以上午考完,下午就要开始批改试卷了。
阅卷老师就两个半,解缙他爹和他哥这算两个,解缙算半个。
解缙主要负责批改数理化。
作文的话,朱吾适觉得还是交给解缙他爹比较保险。
毕竟岁数大,人情世故和人生感悟方面比解缙强得可不是一星半点。
作文又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,交给解缙这个毛头小子朱吾适还是不太放心的。
朱吾适是走了,考生们可还没有走呢。
自从朱吾适说明以后每十天就举行一次考试后,有些脑子灵活的,家里条件又比较好的,就已经想好了对策。
那就是先不参加考试,等第一批考试的人下场探探路,然后他们再去套取情报。
如果有不足的地方,就赶紧突击学习一下。
这样做的好处就是,对考试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,可以针对性学习,更容易出成绩。
坏处自然是,要在应天府多住好久,对于那些外地来的,经济拮据的读书人来说,财政压力太大了。
所以今天参加考试的学生,全都是外地的,而且都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读书人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