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56章 拔河,抢姐姐(2/2)
“有姐姐在,我就不会犯错。”
乖宝笑道:“你听爹爹和娘亲的话,就行,也不会犯错。”
另一边,赵宣宣正和王俏儿叙旧。
王俏儿交给她一封信,说:“这是付青托我捎给你的。”
“以前,总是他帮我送信,这回我总算还个人情。”
赵宣宣没有避开王俏儿,直接当场拆开信封,顺便问:“阿青这次怎么没来?”
王俏儿说:“他家里遇到一些麻烦,阿缘的亲爹突然跑去认亲。”
赵宣宣把折叠的信纸展开,发现信上恰好也提到这事。
她想一想,说:“如果阿青想一劳永逸地避开那家人,可以搬家去京城。”
王俏儿胸有成竹地道:“不搬家,也不怕。”
“如今,岳县是乖宝说了算,谁敢欺负咱们?”
赵宣宣压低嗓门,微笑说:“这种话,有些张狂。”
“如果被居逸听到,恐怕他多心,又恐怕外人议论他惧内。”
王俏儿连忙用右手打一下嘴,知错就改:“我以后不说了。”
赵宣宣眼睛清澈明亮,忽然发现王俏儿的耳廓有些红肿,甚至肿起一个包。
她伸手轻抚王俏儿的右耳,问:“痛不痛?怎么搞的?”
王俏儿笑得眉眼弯弯,说:“不痛,习惯了。”
“偶尔会这样,过几天就好了。”
赵宣宣当即替她把脉,发现脉象没有问题,才终于放心。
两人又说些悄悄话,不是亲姐妹,却胜似亲姐妹。
另一边,巧宝尽地主之谊,带乖宝、元宝、七宝、睿宝和赵理去看大同府的长城,说:“这是用来防蒙古骑兵的。”
“这里是不是很威风?”
赵理一家人在岳县没见过这玩意儿,感觉特别震撼。
七宝好奇地问:“是蒙古骑兵厉害,还是我们的兵厉害?”
巧宝摇头,一本正经地说:“谁运气好,谁就厉害。”
“打仗,要天时地利人和。”
元宝忽然担心,问:“这里会打仗吗?”
巧宝没有恐惧,微笑道:“目前没打仗,但时刻都要预防敌人进犯。”
元宝稍稍放心,松一口气。
巧宝兴奋地说:“还有更好玩的,我带你们去看石窟。”
“石窟里的佛像特别大。”
赵理笑得灿烂,一起去,暗忖:佛像,我见得多了,能有啥特别的?除非是金子做的。
然而,当他们真的到达那石窟时,震惊地睁大眼睛,感觉两只眼睛不够用,嘴里连连发出惊叹声。
雕像、壁画,数不胜数,看得眼花缭乱。
那壁画,不仅仅是画,还是连续的故事。
乖宝喜欢这里,仔细打量。
巧宝跟她手牵手,凑到耳边说悄悄话:“姐姐,这里是不是比岳县好玩多了?”
她左一个好玩,右一个好玩,显然还不死心,想和李居逸抢乖宝。
乖宝点头,实话实说:“确实比岳县有趣。”
巧宝得意,说:“还有更好玩的。”
接着,她带乖宝、元宝、睿宝和赵理去钻地下城。
地下城,真的位于地下,不仅仅是暗室那么简单。它四通八达,很大很大,如同地下迷宫。
巧宝说:“听说,这是好几个朝代前的地下宫殿。”
她暗忖:如果姐姐玩得乐不思蜀,就好了。
七宝问:“等我们回老家去,能不能也挖这样的地下城?”
乖宝轻轻摇头,说:“估计不行。”
“这里的土和石头都很特别,所以才能这样干。”
赵理也赞同,摸摸七宝的后脑勺,笑道:“如果岳县也能挖这个,别人肯定早就挖出来了,不用咱们动手。”
巧宝又带他们去街上吃好吃的。
街上飘着醋的酸味,越闻越香。
乖宝打量那些穿外族服饰的人,发现他们与本地其他人说说笑笑,并未被排斥。
玩到傍晚,太阳落山了,巧宝才带他们回官府后院去。
私塾早就放学,学童们和那个爱“噗噗噗”的小娃娃都离开了。
后院饭菜飘香,女帮工们正在厨房忙碌。
唐风年也终于得空,从官袍换回家常衣衫,跟赵东阳坐在一起喝茶聊天,石师爷也在旁边。
赵理对唐风年怀有崇拜之情,连忙凑过去插话,叙旧。
谈笑风生,其乐融融。
石师爷对老家比较关心,打听这个,又打听那个。
唐风年还记得曾经在师爷学堂教过的某些学童,顺便询问他们的下落。
赵理重点说欧阳玉和熊能的事,因为这两人和他比较熟。
“欧阳玉考中秀才之后,就不考了,说念书太苦闷,老得快,还容易得头痛的病。”
“哈哈,反正他爹是个财主,他是个小财主,吃穿不愁。”
“还有那个熊能,最爱吃我家的烤鸭和烧鹅,他做布料生意,日子也过得不错。”
“他经常向俏儿打听你们的事,是比较念旧的人。”
……
石师爷对那两人还有点印象,拍打大腿,笑道:“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小鬼,如今都成家立业,靠谱了。”
“都是我教过的孩子,不求他们大富大贵,只要不走歪门邪道就行。”
唐风年又问起师父庞爽和金掌柜的情况。
赵东阳叹气,说:“金掌柜没能长命百岁,可惜啊。”
“如今,岳县的乾坤银楼换了个新掌柜。”
“庞爽也没干账房先生了,他说新掌柜太严苛,别人出点小差错,就非要罚工钱。”
“所以,他干脆不干了,不受那个气。”
唐风年有些唏嘘,因为他和赵宣宣曾经都在岳县的乾坤银楼做过学徒,对那里印象颇深。
他眉头微蹙,追问:“金掌柜为何走这么早?”
赵理接话:“听说是吃东西时,噎死的,也真是离奇。”
唐风年也觉得离奇,问:“官府是否立案?仵作是否解剖?有没有别的嫌疑?”
赵理摇头,流露伤感。
赵东阳轻拍大腿,遗憾地说:“他的家人没报官,个个都说是噎死的。据说,当时吃的是猪眼睛。”
“吃啥补啥,很多人信这些。”
唐风年若有所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