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三四四章 疯狂(1/2)
连续数日,荆州兵马试图突破秦淮河和青溪的内城防线。双方激烈交战,各自死伤惨重,暂时偃旗息鼓。
本来攻破外廓之后,攻入内城应该不是难事。但是,由于荆州水军的船只损失严重,城内守军事前在对岸建造大量工事。守城兵马退回内城之后,内城兵力密集。朱雀航青溪航等桥梁都全部被损毁。加之荆州兵马也需要补给和休整。所以导致了暂时的僵持。
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,这样的僵持只是暂时的。这不是势均力敌的僵持,而是暴风雨摧毁一切之前的平静。内城告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内城已经被全部包围,对外的出路已经全部断绝。内城的粮草物资坚持不了多久,且没有补充。那是迟早要告罄的事情。
而荆州兵马正在从姑塾以及沿江之地将各种大小船只调集而来。一旦有大量的船只可用,便具备了强渡秦淮河和青溪的条件。届时便可发动强攻一举攻破内城。
当然,对于眼下的局面,桓玄并不希望在这种情形下造成已方极大的损失。因为王绪给出的情报表明,内城之中工事密布,层层设防。内城街巷密布,人群密集,大量工事设防的情形下,即便攻入内城,也要面临着极为惨烈的巷战。那种情形下,死伤必定极为严重,因为那是要靠将士们的血肉往里推进的。
桓玄不希望那么做,他荆州兵马的损失已经够大了,不希望再有巨大的损失。他不但要攻破京城,更希望能够掌控局面,因为还有人虎视眈眈。他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实力威慑对手,站稳脚跟。
另外,王绪告知的情报说。司马道子已经下了死命令,要和京城玉石俱焚。逼迫所有人立下歃血之誓,与京城共存亡。司马道子还扬言,一旦荆州兵马攻入内城,内城不保之时,他便焚毁台城宫殿,将一切付之一炬,让桓玄得到一座皇城废墟。
桓玄当然不希望这样的情形出现。他要得到建康的一切,而不是一座废墟。
鉴于种种考虑和原因,桓玄接受了王绪的建议,暂缓进攻,死死围困。王绪向桓玄保证,他会解决所有的问题,只需给他一些时间。
建康内城之中,原本繁华热闹整洁的街市已经一片狼藉和杂乱。各条街巷之中杂物垃圾堆积如山,泥包草袋横亘在街市上,各种拒马树木横在街巷之中,将整个建康内城变成了一处防御的大工事。
除了皇城左近的道路通畅之外,其余地方已经全部被工事层层阻塞,完全不可通行。
百姓们无法出门,也不敢出门,只能躲藏在家里。可是他们的米粮不多了,又有随时闯进来的近乎疯狂的守军的骚扰,可谓是度日如年。
本来,京城百姓对于桓玄兵马是极为痛恨的,他们相信桓玄的兵马是叛军,即便不拥护司马道子,但是他们更不喜欢桓玄的叛军。所以许多人是自愿出人出力守城的。但现在,几乎所有人心中都在想:还是让桓玄的兵马攻进来吧,早日结束这一切,管他是谁攻进来,难道还能比现在更糟糕么?
不光是百姓。当外廓被破之后,京城中最为恐慌的群体便是各大族和官员们了。局势如此不妙,即便是最坚定的司马道子的支持者,心中也不免惊恐。更别说许多人是投机者,是为了权力利益而依附司马道子,有的是因为司马道子的血腥手段被迫支持他。现在局势糜烂,若继续如此,将来必遭清算。司马道子已经回天无力了,难道要陪着他一起死么?
这些人私底下绞尽脑汁的思虑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,虽然不敢公开议论,但在隐秘的角落,却各自打着小算盘,寻找着可以脱身反水的机会。
王绪对这一切洞若观火,他积极的行动了起来。他很清楚桓玄的顾虑,所以他知道,如果自已可以让桓玄兵不血刃的攻占内城,自已将在桓玄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,将来地位稳固不倒,不会受到任何的牵连和影响。
针对眼前的局势,王绪向司马道子提出了建议。
“相王,眼下局势不妙,情形危急。上上下下人心浮动,着实令人忧心。虽内城有重兵防守,工事密集。相王也有与城偕亡玉石俱焚之心,绝不能向桓玄低头的气概。但是,怕就怕下边那些人鼓动作乱,发生哗变和溃逃之事。相王,危急之时,当行非常手段,以约束他们的行为啊。”
司马道子皱眉道:“那日召集众人,歃血为誓,这还不够么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