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肃清吏治(1/2)
“太上皇,咱们啥时候出发啊?”黄锦搓着手问。
朱厚熜斜睨了他一眼,笑骂道:“你还迫不及待上了?”
“奴婢无所谓的,您开心就成。”黄锦嘿嘿笑着说,“只要能跟太上皇在一块,去哪儿都一样。”
朱厚熜嘴角勾了勾,哼哼道:“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,新帝都登基了,自然不用偷偷摸摸,去,让人唤陆炳来。”
“哎,成。”
…
乾清宫。
一腔热火的朱载坖唤来了一腔热火的高拱。
“爱卿之前的谏策,朕近些时日一思再思,再思而三思,确有可取之处,可话又说回来,一口吃不成个胖子,这事还是得一件一件做才好。”
朱载坖沉缓缓说道,“古往今来,历朝历代,肃清吏治,都是重中之重,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清理国家蠹虫,任何时候都是利国利民。”
“皇上圣明!”高拱忙恭维附和,一脸期待。
朱载坖没让他失望,说道:“朕欲不日开启京察,由内阁、吏部共同主导,首辅尚书事务庞杂,你这个吏部左侍郎,当辛苦一些才是。”
众所周知,当皇帝要辛苦你时,就是要提拔重用你的前奏。
高拱烧裕王灶烧到现在,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月明,哪能自甘寂寞?
“臣遵旨,臣肝脑涂地,在所不辞!”高拱领旨,面庞涨红。
朱载坖微微笑了笑,突然问道:“需不需要一个副手?”
高拱明白话中深意。
作为吏部左侍郎,仅次于尚书的存在,高拱哪里会缺副手,皇上如此问,自然是想培养除自已之外的其他人。
高拱倒没有吃醋,新帝登基,根基不稳,自然要培养新的政治力量,且作为新帝红人的他,必将是这新政治团体中的领头人。
“皇上如天之仁,请皇上示下。”
“詹士府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张居正,刚从地方回来,既了解地方,又与京中诸多官员没什么纠葛,就由他来做你的副手,如何?”
“皇上英明,张居正确是个干臣。”高拱恭声称是,心中振奋。
知已知彼,方能百战百胜,若能把徐阶的学生争取过来对付徐阶……绝对事半功倍!
自太子要登基时起,高拱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——徐阶!
至于张居正,高拱并未将其视作政治敌人。
此外,对争取张居正,高拱也很有把握。
无他,当初太子还只是裕王的时候,张居正就主动靠拢过,如今裕王都是黄帝了,再加上自已……张居正会选谁,不言而喻。
朱载坖笑着说:“朕这次启用张居正,全是因为爱卿你的推崇,朕相信你的识人眼光,这个旨意,你去下达吧。”
闻言,高拱更是感动莫名,恭声道:
“微臣定不辱使命,不负皇上期望!”
朱载坖轻轻颔首,道:“速速准备去吧。”
“是,臣告退。”
高拱深深一礼,退出大殿。
朱载坖沉吟了下,朝近侍道:“传徐阶来。”
“是。”
大半刻钟之后,徐阶就随小太监步入大殿。
他故意微微带喘,以彰显对新帝的恭敬,一进殿就大力参拜:“臣徐阶,参见吾皇万岁。”
“免礼免礼,”朱载坖也彰显出了对老臣的爱护,笑呵呵道,“给徐爱卿搬张椅子来。”
不待徐阶谦辞,朱载坖笑着说:“父皇在位时,论及国之大事,徐爱卿都有座,今朕御极,自当也有;徐爱卿是国之栋梁,朕岂敢不爱惜?”
徐阶明白这是新帝示好,连忙接住,并谦虚的表示:臣未有寸功,都是太上皇英明仁德,皇上英明仁德云云。
一番场面之后,进入正题。
朱载坖清了清嗓子,说道:“昔者,圣王之治天下也,必知人善用,选贤任能,留心政治,我太祖高皇帝,成祖文皇帝……至太上皇,莫不如此。吏治不清明,天下何以清明?奈何,吏治年年肃清,却难挡乌烟瘴气,唯有励精,方可大治,今大明盛则盛矣,疥藓之疾亦多矣,故朕欲开启京察,徐卿以为然否?”
皇帝都把古之贤君,以及大明历代皇帝全给带上了,徐阶还能说什么?
此外,历来新帝登基,凡励精图治者,无不从肃清吏治下手,皇帝此举,既有无数先例,也在情理之中,徐阶更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“皇上圣明。”徐阶当即表态,“臣愿辅佐皇上,肃清我大明吏治,使我大明乾坤朗朗。”
朱载坖微笑颔首:“劳请徐卿拟一道诏书,自京师至各省府州县,传达天下,于三月春开始京察。”
顿了下,“此事由高拱、张居正实令其事,徐爱卿主持大局。”
徐阶怔了怔,恭声道:“臣遵旨。”
高拱一上来就被如此重用,徐阶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儿,不过学生也在重用名单之中,又让他稍感欣慰,同时也明白,皇帝此举还有安抚他的意味。
徐阶不禁暗想:皇上刚一登基,就表现出如此老辣的政治手腕,是他自已的主张,还是受了太上皇指点呢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